中國歷史雖然都由帝王形成脈絡、代代相承,但實際上掌握權力的還是貴族集團,尤其是隋唐時期,很難不提到一個名號【關隴貴族集團】。這個集團不是哪家世襲皇族,也不是富可敵國的商人家族,而是一群握有實權、通婚聯姻、官官相護的「軍政貴族聯盟」。說白一點,這就是中國古代版的「權貴財閥」!
關隴集團的興起,可以說是在亂世中開枝散葉,發跡的土壤,正是南北朝時期那段動盪不安的年代。
一切從六鎮開始說起
故事要從北魏開始。當時的北魏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(像是柔然)的侵擾,在邊境設立了六個軍事重鎮,統稱「六鎮」。這些地區因為靠近大同(北魏舊都),資源充足、地位重要,成了不少鮮卑出身的軍人與家族的根據地。
不過事情後來有了轉折。
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,強行把鮮卑貴族遷往中原的洛陽。他們的語言、服飾甚至姓氏都要「漢化」。而六鎮的將士們卻被「留在原地」,地位漸漸變得尷尬。既被中原的貴族看不起,又失去了朝廷的重視,原本的榮耀一去不復返。
最後,這股不滿在523年爆發,六鎮起義烽火四起。雖然最後這場叛亂被平定,但北魏也因此分裂,變成了東魏與西魏。
宇文泰:在亂世中崛起的關隴教父
這時,一位來自六鎮的軍閥——宇文泰,迅速崛起。他掌控了西魏的實權,建立了一套精英制度:府兵制,並任命了八位核心將領,稱為「八柱國」。分別是宇文氏(北周皇族)、獨孤氏(獨孤皇后家族)、元氏(北魏皇族)、李氏(李淵一系)、李氏(李密一系)、趙氏(趙貴家族)、于氏(于謹家族)、侯莫陳氏(侯莫陳崇家族)。
有趣的是,這八柱國幾乎全是來自同一地區:武川鎮。想像一下,等於是一個地方武裝小圈圈,直接掌控了整個政權!
而宇文泰還聽從了一位謀士蘇綽的建議,大力提拔關中本地的士族(也就是今天的陝西一帶)。從此,這些軍事強人加上地方豪族,聯手組成了後來赫赫有名的「關隴集團」。
關隴集團的活動範圍主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,涵蓋現今的陝西、甘肅、寧夏和內蒙古部分地區。這些地區在歷史上是關隴貴族的主要活動和影響範圍
北周、隋朝:關隴集團的輝煌時刻
宇文泰雖未稱帝,但他的家族接續掌權。到他的侄子宇文邕手上,西魏被改名為北周,正式成為新的王朝。靠著八柱國的幫助,北周一舉滅了東魏後繼的北齊,統一了北方,這是關隴集團的巔峰時刻。
楊堅家族也是關隴貴族之一,其父楊忠是當初八大柱國之下的十二位將軍之一。北周武帝時封為隋國公,楊堅承襲父爵。北周宣帝繼位後,楊堅被封為上柱國、大司馬,聲勢威望更強。北周大定元年(581年),楊堅在其他關隴貴族的支持下,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登基為帝,改元開皇。楊堅即位之後,想要擺脫關隴貴族對於朝政的束縛,對外宣稱皇族楊氏祖上為弘農楊氏,真正的弘農楊氏楊素敢怒而不敢言。為了衝破關隴貴族的牢籠,楊堅不惜廢掉了與關隴貴族親近的太子楊勇,另立次子楊廣為太子。令人可惜的是楊堅年事已高,獨孤皇后去世後,楊堅也很快撒手人寰。
說個趣聞:楊堅的老婆,是八柱國獨孤信的女兒——獨孤伽羅。這位皇后以「管老公非常嚴」出名,甚至傳說楊堅不敢納妾,是怕她生氣!
楊廣繼位後,同樣想要擺脫關隴貴族,但是楊廣太過急躁,需要幾代人完成的工作他想要在他在位期間完成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他開始以科舉取士,此舉打破了關隴貴族和其他士族對於官位的壟斷。然而遷都洛陽,修建大運河以及征討高麗使得百姓士族傷亡慘重。
關隴貴族中李氏(李密一系),元氏紛紛造反,進而全國範圍內起義頻發,楊廣也不幸在江都被關隴貴族殺死。
隋朝交棒唐朝:表兄弟的王朝轉換
楊家的隋朝只傳了兩代,就被另一個關隴貴族家族接替——李家。
唐高祖李淵,也是八柱國李虎的孫子,母親正是獨孤信的另一個女兒,也就是楊堅老婆的親妹妹。換句話說,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!
唐朝的開國,像是一場「親戚之間的大戰」。只是這場兄弟鬩牆的結果,是李家贏了。
唐朝之後:關隴集團走向黃昏
雖然唐朝是關隴貴族出身的李家建立的,但李淵的兒子李世民(唐太宗)很清楚,關隴貴族勢力太大,對皇權是個威脅。他刻意壓制這些功臣出身的家族。
舉例來說,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,關隴背景的人已經不多了。而到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(唐高宗)在位時,他乾脆把關隴集團最後的大佬——長孫無忌賜死,這可是一位陪伴唐初三代的重要元老!
安史之亂後,迫於形勢,關隴貴族放棄了關中本位制,開始謀求與另外兩大集團的聯合,抱團取暖,直到一個人的出現。
唐朝末年,私鹽販子黃巢閃亮登場了,這廝將仇富心裡發揮到了極致,凡是家裡有錢的都成了他的打擊對象,結果就是唐朝之後,再無貴族,不僅是關隴貴族,就連山東士族、江南士族也沒有逃脫這個厄運。中國的貴族就此戛然而止。
結語:關隴集團,是歷史舞台上的「隱形帝國」
回頭看這段歷史,你會發現,關隴集團像是古代中國的「政商複合體」
他們既掌軍權,也有政治網絡,彼此聯姻,形成一個強大的集體。
他們不只參與朝代興替,甚至自己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王朝。
但也正是因為太強,才讓皇帝們感到不安。
最後,這個從邊地軍鎮中長出的貴族聯盟,終究還是敗給了中央集權的鐵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