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: 未分類

缺電? 叫高用電企業自己蓋電廠,行不行?

面對全球減碳的浪潮,大家都想用「乾淨能源」救地球,但偏偏電力需求也跟著飆高,讓能源政策變成一場大難題。以台灣為例,AI與半導體產業大爆發,讓台積電成了「用電怪獸」,但綠能卻跟不上腳步,台電連年虧損,缺電危機一觸即發。

那台灣要怎麼辦?靠太陽能撐住全台電網?還是讓核電重出江湖?甚至……讓台積電自己蓋核電廠,行不行?別急,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場亞洲能源大亂鬥!


台灣的電力三重奏:缺電、虧損、卡關!

近年來,台灣積極衝刺太陽能與風力,喊出「非核家園」口號,但現實常常打臉理想:

🔌 用電狂飆:隨著台積電 AI 晶圓廠一路開,電力需求暴增,預估未來五年會出現超過15%的供電缺口

💸 台電虧到哭:燃料成本飆漲、綠能補貼不手軟,結果台電年年虧損破千億,政府財政也快撐不住。

🌦️ 綠能不穩定:太陽能靠天吃飯、風電還會卡到候鳥遷徙,環團反對聲浪不斷,讓綠能建設屢屢受挫。

這樣的能源環境,讓「核電」這個曾經被冷落的老朋友,又慢慢回到舞台中央。特別是安全性更高、規模更小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(SMR),越來越被業界看好。

 


台積電自蓋核電廠?你沒看錯,真的有人這麼提!

台積電的用電量,據說比一整座城市還高!所以,有人認真建議:「不如讓它自己蓋核電廠?」這點子聽起來瘋狂,但其實……

🔧 技術上,OK!

SMR 就是為這種需求設計的:體積小、安全高、運作穩。放在台積電廠區旁邊都行,還能搭配微型電網,全自給自足。

⚖️ 法規上,卡住!

根據現行《電業法》,企業不能隨便蓋核電廠,必須政府批准、嚴格監管;而且核廢料該怎麼處理?台積電恐怕得先想清楚。

💰 經濟上,見仁見智!

雖然初期投資高,但長遠來看,若能穩定供電、不怕跳電,可能對企業還划算。但這會不會衝擊台電、改變整個電價市場?政府敢放手嗎?

目前台灣還沒開放企業自己玩核電,但在缺電壓力下,這個議題恐怕很快就會被拿上談判桌。


亞洲各國怎麼解?能源路線大比拚!

看看鄰居們怎麼做,也許能給台灣一點靈感:

🇯🇵 日本:核電復出,氫能跟上!

福島事件後,原本打算慢慢淘汰核能,但現在為了穩定供電、控制電價,又決定重啟核電廠,還投入新世代核能技術。同時積極研發氫能與氨燃料。

🇰🇷 韓國:核能 x 氫能雙軌並進!

曾經想說 bye bye 核能,現在轉念擴建核電廠,加碼發展氫能,希望到 2035 年,氫能發電能佔兩成。

🇨🇳 中國:煤老大還沒退休,綠能猛追中!

煤炭還是主力,但 2024 年風電與太陽能總發電量首度超越燃煤,核電也在擴建中,目標是 2030 年核能佔比達到 10%。

🇸🇬 新加坡:我沒地,我就跟人買!



地小難建綠能設施,乾脆跨國輸電,從印尼、馬來西亞買綠電來用,超聰明!

🇹🇭 泰國:再生能源 + 天然氣穩穩來

2037 年前要讓再生能源佔比達到 30%,還推生質能,把農業廢料變發電燃料。

🇻🇳 越南:綠電自由交易,企業先行!

開放 DPPA(直接購電協議),讓企業像三星、百事直接跟綠電發電商簽約,綠能市場超熱絡!

🇲🇲 緬甸:靠水吃水,但乾季會出事!

水力發電占比超過一半,但乾季水位下降時,還是得靠燃煤、天然氣補足。

🇲🇾 馬來西亞:綠電自由化,企業帶頭!

2024 年推 CRESS,允許企業自行買綠電,搭配 NEM(淨能源計量)與 GET(綠電計價),力拚 2050 年綠電佔比達到 70%。


台灣下一步:綠能?核能?其實不必二選一

台灣的能源問題不是今天才有,也不會明天就解決。面對高耗能產業持續擴張,未來可能需要更靈活的「混合式能源策略」:

🔋 升級核能技術:引進 SMR 等新技術,讓核能更小、更安全。

🏭 開放企業發電:讓用電大戶(像台積電)投入綠能或核能建設,減輕台電壓力。

🧠 智慧電網上場:發展儲能、調度與數位化,讓不穩定的綠能變得可控。

綠電和核電,其實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,而是可以互補的好夥伴。重點是:台灣該怎麼搭出最穩、最划算、又最環保的能源組合?

各發電機組即時用電

事實上,台電有公開各發電機組即時用電,包含各種種類,我們從圖表來看

佔大宗的是燃油、燃氣這兩種高汙染電種,而令人意外的是可再生能源- 太陽能,也佔了10%,但太陽能的缺點是靠天吃飯,只有白天、天氣好的時候能用,且佔地面積廣、建置成本高


💬 你的想法是?

你支持台灣繼續衝綠能、打造乾淨家園?還是覺得核電才是長遠之計?甚至覺得讓企業自己蓋電廠比較實在?留言告訴我們,你的能源選擇是什麼!



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請幫這篇文章點個讚,或者到 雲爸的3C學園按個讚,快速得到最新的文章喔


有任何疑問,歡迎加入《3C問題互助團》社團這裡可以讓大家互相討論手機、電腦問題

不定時我也會在這邊舉辦抽獎,歡迎一起來聊聊

雲爸

你好,我是雲爸 為了表示親切,叫我爸就可以了~ 專注於各式3C產品的開箱評測,不囉唆不贅字